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推送至APP |
级别: 总版主
UID: 2
精华: 1
发帖: 12967
威望: 12978 点
铜币: 1126817 枚
贡献值: 0 点
注册时间: 2022-03-21
最后登录: 2024-02-18
0楼  发表于: 2023-04-30 12:25

《核磁共振》:劳动力流失排外情绪重多民族如何共存?|戛纳影评

  以《四月三周两天》勇夺金棕榈、《毕业会考》又捧得戛纳最佳导演的克里斯蒂安蒙吉,早已是罗马尼亚影坛公认的大师。
  此番携新片《R.M.N.》再度入围主竞赛,甫一公布入围名单,这过于简洁的片名,一度令影迷摸不到头脑。
  而字母组合又难免与“罗马尼亚人”的英文拼写Romanian产生联想,因此令人更加好奇,这标题究竟有何具体含义?
  实际上,R.M.N.是罗马尼亚语中Rezonanta Magnetica Nucleara的缩写,故本片的中文译名便改为了缩写代表的具体含义:《核磁共振》。
  蒙吉在本片中继续对罗马尼亚所面临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引人入胜和非常人性化的探索,展现了这个最后加入欧盟的国家(罗马尼亚于2007年与保加利亚一起加入)的社会中,各类群体的身份与民族归属问题,以及由此蔓延的种族主义情绪与仇外心理。
  蒙吉将镜头对准了特兰西瓦尼亚地区为背景的一个小镇,这是一片处于不同国家和语言碰撞的十字路口的土地,许多居民在国外工作,特别是在德国。
  影片最开始时,马蒂亚斯的小儿子鲁迪在一天早上去学校的路上穿过一片森林,他看到了一些令他恐惧的事物,让他感到害怕和哑然。
  之后,我们看到马蒂亚斯因为殴打了称呼他为“吉普赛人”的德国工厂老板,便逃离了德国,回到了罗马尼亚。
  前妻安娜让他睡在沙发上,俩人在处理儿子的问题上因为方式迥异而争吵,马蒂亚斯认为儿子“必须像个男人”,不能被一味被恐惧所支配,而安娜则坚持陪儿子一起睡觉,并拒绝让他独自去上学。
  琪亚是一个大提琴爱好者,片中数度使用《花样年华》中的经典配乐《Yumeji’s Theme》来作为她练琴的曲目。
  她的日常工作是经营当地的面包厂,面包厂的扩招是她不断招聘斯里兰卡年轻人的主要理由,但这背后则是公司老板出于拿到欧盟经济补贴的考量。
  招聘外来人逐渐发展为影片矛盾冲突的核心——面包厂需要工人,但当地劳动力流失严重,去其他国家可以获得更多报酬;
  同时照顾他那出现神经系统问题的父亲奥托老爹,后者在一天早上于养羊场晕倒后,接受了核磁共振检查。
  它是一个民族“大熔炉”,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德国人甚至来自其他国家的欧洲人后裔(他们以前也曾处理过类似的反“吉普赛”情绪)在此共存。
  在本片中,他继续与《毕业会考》摄影师图多尔弗拉基米尔潘杜鲁合作。
  宽大的主镜头既捕捉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山地风光,并在蒙吉大师级的调度功力之下,演员能在不加剪辑的长镜头中完成他们的表演。
  这样的方法在关键时刻有奇效——一场市政厅中展开的公民辩论,堪称全片的,也是蒙吉无愧为大师的体现。
  马蒂亚斯和琪亚,与其他几十个村民一起辩论是否禁止外国工人,每个人和他们的母亲、姐妹、祖母和祖父都在发表意见。
  这场戏中,每个人的座位、在画面中处于的位置、彼此发言的顺序甚至是说话的语速都至关重要,稍不留意就会拖乱影片的节奏。
  如果赶走移民劳工,面包厂便难以维持生计,影响当地经济,但实际上面包厂的大部分利润都被管理者拿去买豪车,工人们累死累活只能拿最低工资。
  人类在面对种族、阶级、经济或直接原籍的差异时,这种二元性的判断很容易出现双重标准,这种变化基于,你究竟站在哪一边?
  就像影片结尾,马蒂亚斯背对着观众,举着枪面对那些在村庄附近的森林中游荡的山熊,这是蒙吉的一道抛给观众的问题:他究竟要不要开枪?
  但这里的人们却认为,它们对社会的安全来说是一种威胁。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的标准是什么?你究竟是在“家”外面还是里面?
  琪亚仍旧可以逃离并在国外找到高薪工作,当地的经济被耗尽,其他国家的人来到这里取代他们时,人口的转移就此发生。
☛ 1024社區区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电影2090 » 互动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