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推送至APP |
级别: 总版主
UID: 2
精华: 1
发帖: 12967
威望: 12978 点
铜币: 1126817 枚
贡献值: 0 点
注册时间: 2022-03-21
最后登录: 2024-02-18
0楼  发表于: 2023-06-12 00:56

故弄玄虚还是真诚细腻?《今日影评》评析电影《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近年来,国际影坛涌现出很多从不同视角讲述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故事的影片。近期上映的日本电影《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再度表现该题材。融合亲情视角的这部影片,是否讲出了题材新意?
  5月14日,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陆嘉宁(现场)与中国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神经认知分会委员何金婷(连线)受邀做客电影频道《今日影评》节目,从不同视角专业点评电影《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并为广大观众朋友深度探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群体所需的关爱。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映后,其口碑出现两极分化,部分观众认为该片故弄玄虚、节奏拖沓,而另一部分观众却认为其真诚细腻、后劲很大。对此,做客《今日影评》的陆嘉宁坦言两派观点都各有道理。她指出,影片非常私人化,讲述的是一种个案式的情感,同时影片也是“错位”的,即之间原本的创伤和母亲的阿尔茨海默症并行,儿子始终在和记忆中母亲的情人争夺母亲的爱,在放大的创伤面前,阿尔茨海默症成了治愈的契机。“它的私人化导致这个电影非常细腻,而错位又会让人觉得很多时候难以认同。”
  《今日影评》现场,陆嘉宁继续解读这部影片。在她看来,影片体现出日本美学中的“物哀”,即同没有生命的物体所发生的情感共振,如片中母亲心心念念的半个烟花,就承载在共同见证的一份爱。陆嘉宁继续指出,日本电影在表现阿尔茨海默症时走的是治愈系路线,会竭力淡化残酷一面,让阿尔兹海默症成为弥补创伤、修补家人情感的契机式存在,这可以算暖心的优点,但也会在深刻性上欠奉。
  《妈妈!》《脐带》《幸运是我》《女人,四十》中国电影在展现同类题材时,又是如何体现中国式文化特征的呢?面对《今日影评》的发问,陆嘉宁表示中国的儒家文化、伦理观念在这些电影中非常突出,它们会如实展现病症给人带来的不便,同时也将现实主义美学带到更宏大的历史和社会观中。而对于《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依然爱丽丝》等同题材西方影片,陆嘉宁也指出它们往往带有非常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展现个体如何挣扎着生活。
  为了解我国在对待阿尔茨海默症方面的具体的关怀与举措,《今日影评》特别连线采访了中国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神经认知分会委员何金婷。据她介绍,我国2017年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2018年发布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规定了老年人享有平等、尊严、自主、安全的权利,也保障老年人健康、医疗和护理的服务,特别是对于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她表示,我国的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和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针对病因的药物和治疗的手段不断在涌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但目前还存在无有效治疗方法、社会忽视、家庭负担、知识缺乏等痛点,期待更多电影通过情感化的表达方式,让观众更深刻地了解阿尔兹海默病的患者和家庭面临的身心困境和压力,传递正能量,鼓励患者和家属勇敢地面对困难。
  据悉,电影文化评论类日播栏目《今日影评》每晚19:45档于CCTV-6电影频道播出,周一至周日黄金时间,点亮你每一个光影之夜。
  近年来,国际影坛涌现出很多从不同视角讲述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故事的影片。近期上映的日本电影《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再度表现该题材。融合亲情视角的这部影片,是否讲出了题材新意?
  5月14日,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陆嘉宁(现场)与中国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神经认知分会委员何金婷(连线)受邀做客电影频道《今日影评》节目,从不同视角专业点评电影《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并为广大观众朋友深度探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群体所需的关爱。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映后,其口碑出现两极分化,部分观众认为该片故弄玄虚、节奏拖沓,而另一部分观众却认为其真诚细腻、后劲很大。对此,做客《今日影评》的陆嘉宁坦言两派观点都各有道理。她指出,影片非常私人化,讲述的是一种个案式的情感,同时影片也是“错位”的,即之间原本的创伤和母亲的阿尔茨海默症并行,儿子始终在和记忆中母亲的情人争夺母亲的爱,在放大的创伤面前,阿尔茨海默症成了治愈的契机。“它的私人化导致这个电影非常细腻,而错位又会让人觉得很多时候难以认同。”
  《今日影评》现场,陆嘉宁继续解读这部影片。在她看来,影片体现出日本美学中的“物哀”,即同没有生命的物体所发生的情感共振,如片中母亲心心念念的半个烟花,就承载在共同见证的一份爱。陆嘉宁继续指出,日本电影在表现阿尔茨海默症时走的是治愈系路线,会竭力淡化残酷一面,让阿尔兹海默症成为弥补创伤、修补家人情感的契机式存在,这可以算暖心的优点,但也会在深刻性上欠奉。
  《妈妈!》《脐带》《幸运是我》《女人,四十》中国电影在展现同类题材时,又是如何体现中国式文化特征的呢?面对《今日影评》的发问,陆嘉宁表示中国的儒家文化、伦理观念在这些电影中非常突出,它们会如实展现病症给人带来的不便,同时也将现实主义美学带到更宏大的历史和社会观中。而对于《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依然爱丽丝》等同题材西方影片,陆嘉宁也指出它们往往带有非常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展现个体如何挣扎着生活。
  为了解我国在对待阿尔茨海默症方面的具体的关怀与举措,《今日影评》特别连线采访了中国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神经认知分会委员何金婷。据她介绍,我国2017年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2018年发布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规定了老年人享有平等、尊严、自主、安全的权利,也保障老年人健康、医疗和护理的服务,特别是对于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她表示,我国的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和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针对病因的药物和治疗的手段不断在涌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但目前还存在无有效治疗方法、社会忽视、家庭负担、知识缺乏等痛点,期待更多电影通过情感化的表达方式,让观众更深刻地了解阿尔兹海默病的患者和家庭面临的身心困境和压力,传递正能量,鼓励患者和家属勇敢地面对困难。
  据悉,电影文化评论类日播栏目《今日影评》每晚19:45档于CCTV-6电影频道播出,周一至周日黄金时间,点亮你每一个光影之夜。
☛ 1024社區区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电影2090 » 互动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