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推送至APP |
级别: 总版主
UID: 2
精华: 1
发帖: 12967
威望: 12978 点
铜币: 1126817 枚
贡献值: 0 点
注册时间: 2022-03-21
最后登录: 2024-02-18
0楼  发表于: 2022-06-10 19:22

明星新闻报道的概念

  浅论“八卦新闻”的流变和传播 内容提要 八卦新闻以及八卦媒体文化 的发展是当代媒介环境下一个重要媒体现象和社会现象,本文通过 对八卦新闻的界定和对八卦新闻的相关研究,探讨不同的媒介语境 中的八卦新闻表现形态及特征,并关注通俗新闻学的演变脉络,重 点分析社交媒体带来的八卦新闻发展新动向及其社会影响。 从全球来看,八卦新闻乃至八卦媒体文化一直是新闻实践及新闻传 播学界的争议热点之一。近年来,伴随着媒介环境的复杂化和多元 化,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不断更新发展,八卦新闻的发展势态愈加迅 猛,这就使得对当代媒介环境下的八卦新闻的研究必要性和现实性 再次凸显出来。 一、八卦新闻的概念 八卦新闻是一个带点嘲讽味的中国本土化的称谓,贬义意味较浓, 已经从娱乐新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新闻品种。八卦新闻是 伴随这报纸大众化和现代名人文化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 是时下流行的一种全球化媒介文化现象,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尽管如此,但是新闻学界对八卦新闻的产生和流行机制依然缺乏系 统、全面学理性的研究和分析。从这一现状出发,对八卦新闻的相 关学术术语的阐释和理论观照是本文的写作目的。 八卦为香港社会的方言,《香港方言词典》称,“爱打听别人隐私、 爱说是非、爱管闲事、乐此不疲,谓之八卦“。八卦新闻寓意诸事关 心。八卦在新闻与娱乐之间,正言与闲话之间的徘徊之意。八卦一 词不仅流通于港台的市民语境,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文 化、人员的流动性加大,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内地的大众语境,近 年来在新媒介环境下的青年群体中运用得尤为频繁。 至于“八卦新闻”一词的直接产生,已经无法考证其确切来源,大致 上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易经有言:“阴阳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 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香港八卦杂志的创办人,认为世界上纷纷扰 扰的小道消息,其中大多是源自于男(阳)女(阴)间的恩怨情仇,好比 阴阳衍生出八卦一般,故名八卦杂志;第二,.. “八卦”最初应来源于 粤语,指一种不无烦琐主义的生活态度,凡事都要卜卦,故“八卦” 在粤语中的全称是“诸事八卦”。“八卦新闻”,则由“八卦”直接衍生 而来,相当于英语之 gosip 或 flufynew。第三,上世纪七十年代,
  香港报刊争相刊登美女裸照,因受制于法律和社会道德,不得不在 裸照的“三点”位置贴上一个“八卦”图案(方面类似的情况是用星 星或者心形图案),相当于后来的“马赛克“,“八卦新闻”遂由此而得 名。 西方媒介中与八卦概念相近的概念很多,其中应用较广的有小报、 新闻娱乐化、新新闻、轻新闻、软新闻等,分别出现于不同媒介环 境中。这些概念的共通之处在于通俗新闻基底,不同之处在于基于 不同媒介的新闻表现形式。几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交叉重叠之处, 在全球媒介和文化研究中各概念亦有替代或补偿性使用。 相较上述概念和八卦一词的本土语境来看,对八卦新闻可以作侠义 和广义的俩重理解。侠义层面,八卦新闻仅涉及丑闻、绯闻、隐私 等信息;广义层面,八卦新闻在涵盖了上述感念的本质意蕴之余, 又有所区分。本文取其广义,认为八卦新闻既具备“小报”、娱乐化 信息、软新闻等的本质特征,如英国学者 sparks(2000)即认为小 报具有感官主义、个人化及专注于私人领域的事物的特征,而上述 特征又堪称是八卦新闻的本质所在,在这个意义上,中国语境的八 卦新闻与英美语境的小报新闻有其共通之处。但小报概念有其特殊 的产生和应用背景,可以说,较之于 小报,八卦新闻去除了相对限 定的媒介特征,内涵和外延更为广泛,在传播流通中并不拘于单一 媒介;而较之于 软新闻,信息娱乐等虽则产生于特定媒介环 境下,但用以概括泛义上的新闻娱乐化发展类别及态势的概念,八 卦新闻的涵盖面较窄,其整体特征为以私人生活和娱乐内容为关注 对象,在表达形式上趋于个人化趣味化,在风格上突出口语化和闲 聊语调,更契合当代媒介环境下的社交媒体传播特质。 二、“八卦新闻”的泛滥的原因 1、新闻娱乐化的驱使 新闻娱乐化是传媒走向市场的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作为 市场的主体之一,它也要参与市场竞争,实行优胜劣汰,传媒要面 向市场、考虑市场需要,通过一切手段争取最大的市场份额。在这 样的背景下,新闻娱乐化就成为众多传媒不谋而合的选择。随着新 闻媒介商业化运作的力度加大,新闻娱乐化趋势日益突出。在泛娱 乐的背景下,大众文化的堕落,日常生活的审美化,造就一批趣味 低级的大众,大众文化蜕变成庸俗文化,具有浓郁的非化的、 商业的、狂欢的文化氛围。而“八卦新闻”以其明显的娱乐特性,以 顺应市场需求的姿态找到了一席之地。
  2、媒介生态环境使然 市场经济的压挤,媒体的商业机制的运作和消费主义的盛行是“八卦 新闻”泛滥的直接原因:社会在转型的过程中,新闻传媒为了求得自 身在时常竞争中的稳固地位,争取更大的“蛋糕”.. (利益范围),便将 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经营大众、经营市场这方面,大肆操作奇闻轶 事,争夺受众“眼球”,而忽视了新闻传媒肩上的责任。加之对媒体 管理不到位,传媒自身又缺乏应有的自律精神,因而导致传播现状 的混乱。 3、受众媒介素养使然 从部分受众而言,由于媒介素养的限制,他们喜欢“八卦”的报道, 喜欢绘声绘色、刀光剑影、戏剧性、强者倒霉、刺激火爆。 这些事件并不关乎国计民生,和人们切身利益也没有紧密的联系, 但它是最娱乐的——除了对卷进事件的极少数人而言。在阅读或报 道《在哪里之诗歌版》和阅读或报道“亮晶晶感情破裂”、“林 志玲隆胸内幕”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不同。大众文化在这样一种形 势下便逐渐沦为粗俗化、俗化,甚至低级化,在取向、道德取 向、功利取向和审美取向上,传媒的眼光更多地集中于功利取向, 许多似是而非的价值观念,通过媒介的渲染、张扬,直接影响了受 众,从而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导致 了整个社会价值重心的倾斜,形成恶性循环。于是,媒体与受众在 娱乐中达成共谋。 三、八卦新闻的特点及其对传统新闻的冲击 1、娱乐性——违背了新闻的社会责任准则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最核心的一点。一个原本沉重的“案件” 便是大众媒体将其极大限度娱乐化的典型。对案件的肆意炒 作,已经使这一原本残暴的凶杀大案、严肃的法律案件,悄然演化 成一场富含媚俗化、低俗化、娱乐化倾向的炒作。人民网的“社会走 笔”栏目发表杂文,分析了此种现象:“一个严肃的话题奇异地充满 了娱乐性。以媚众和无立场为立场的传播代替了传统成了社会心理 的最高权力,多元化最终沦为单一化的事不关己不正经不负责的娱 乐,娱乐压倒一切。善与恶的黑白分明于是在事不关己的起哄中让 位给色彩斑斓而混乱的一一搞笑。”在众多媒体大患“娱乐综合症”之 时,是否真切体味到五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四个无辜少年的悲惨离 去,以及深藏背后的理性思考,单纯为吸引受众眼球而乐此
  不疲的媚俗报道,并千方百计地大炒一些子虚乌有的笑料,实乃违 背新闻传播者应有的职业道德与人伦关怀。 2、消费性——违背了新闻价值规律 新闻价值是记者选择事件进行报道的重要依据,新闻价值具有客观 性,而“八卦新闻”的制造者则认为新闻价值具有主观随意性,常常 任意给事件强加价值。当记者把相机镜头对准一个明星的私生活时, 实际上就是整个社会大众的心理的爆发。明星在这时就是一件 消费品,因为今天人们对娱乐产品的精神消费与对明星心理的消费 已经无法分开。 3、商业性一一违背了媒体经营的规律 吸引注意力,获得利润成了“八卦新闻”主要的目的。目前,香港已 有人将目光锁定在“艳照门”事件上,打算拍摄电影、出版光盘。此 前的璩美风光盘事件不仅满足了众人的欲,更不可思议的 是,光盘主角随后又是著书又是走穴,与其说璩美风是个坚强的人, 倒不如说她从中看到了自己潜在的娱乐价值。 在我国媒介产业化进程中,媒体通过自身强大的影响力进行营销是 其树立良好品牌、吸引注意力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注意力经济不是 八卦经济”,而八卦新闻对事件进行过度的、不恰当的策划,初期可 能能够吸引部分受众,为媒体带来一定的短期效益,但它容易导致 低俗化新闻的泛滥,最终必将影响媒体的美誉度,丧失传媒公信力, 极大地损害媒体的长远利益。
  新闻的定义、特征和本质 教学目的:学习新闻的定义、特征和本质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新闻的定义及事实与新闻的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新闻的特征和本质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新闻的起源和本源的相关知识导入新课。 二、师生共同分析 (一)两个流派对新闻的定义 1、新闻的含义
  古代有关新闻的含义:传闻,情报,新知识,新鲜事。 “新闻”在近 代和现代新闻事业有三种含义: (2)指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网站等新闻机构每天发布 的消息。 (3)指新闻报导体裁。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 各种纪实性的体裁和形式。 2、新闻的定义 (1)资产阶级报人对新闻所作的解释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新闻建立在三个“w”之上:women(女人)、wampum(金钱)、 wrongdoing(坏事)。 凡是能让女人喊一声“哎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 (2)中外新闻学研究者提出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美国:布莱尔) “新 闻者,最近时间内所发生,认识一切关系人生兴味,实益之事物现 象也。”(中国:邵飘萍) 这两个新闻定义就是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新闻事物、现象作为新闻 的解释和界定,它们属于广义的新闻定义。 “新闻是最近报道的事情。”(美国:莫特) “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的特殊手段。”(中 国:甘惜分) 这两个新闻定义是把与新闻传媒的传播活动相关联的事物、现象作 为对新闻的解释和界定,它们属于次广义的新闻定义。 “新闻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美国:约斯特)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中国:陆定一) 这两个新闻定义是把“新闻”划定在新闻媒体报道新闻事实、实践这 种现象和行为本身的范围内,它们属于狭义的新闻定义。 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新闻”一词的第一种解释就属此类:报 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报道的消息。 上述介绍可以看出,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范围内认识新闻 事 物、现象,会对新闻作出不同的解释,产生不同的结论,从而形成 广义和狭义几种不同的新闻定义。而无论哪种解释、哪种定义都可 以作为我们认识新闻现象的一种依据。
  综观国内外有关新闻定义的解释,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许 多差异。分析起来,大约有两个大学派类型。 理论学派:指在大学与新闻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们组成的新闻传播 学研究结论。 务实学派:指一批在新闻传播界资深编辑、记者、报业业主等人士 所下的定义,此派所下的新闻定义比较形而下,尚奇,求怪,缺乏 理论色彩。 (二)本教材界定的新闻定义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观点。 信息和新闻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 决定一个信息是不是新闻的主要因素有: ①首先必须是事实。 ②其次必须有新意。 请看下面一则新闻: 地球三分钟 净增五百人 新华社华盛顿 7 月 13 日电 (记者唐霄 肖成林) 随便问一个美国人, 全世界有多少人? 他默想一下可能告诉你:50 多亿。可你再问他每 分钟地球上增加多少人,恐怕就极少有人能够回答正确了。为了让 普通美国人,尤其是孩子们了解世界人口问题多么严峻,美国人口 零增长组织在世界人口日这天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3 分钟新闻发 布会”。 7 月 11 日中午,酷暑之中的华盛顿热得让人心烦,可是当记者提 前 10 分钟赶到发布会现场——位于国会东街的东部高级中学门前时, 那里已经聚集了一群学生家长、老师、新闻 记者和过路行人。 “现在的地球是个什么情景呢?1 分钟要增加 167 人,每 3 分钟净增 500 人,1 个星期要增加 1 个费城的人口,1 个月增加 1 个佛吉尼亚 州,1 年增加 1 个德国??”就在科斯特迈耶讲演之际,近 500 名穿着 代表世界五大洲红、黄、蓝、绿、白五色 t 恤的学生一下子聚拢到他 身边,空地顿时拥挤起来,人群把科斯特迈耶也淹没了。 一个叫翠西的学生告诉记者,学生们正在放暑假,几天前老师和人 口零增长组织的人向大家说起世界人口问题,自己很受触动,就参 加了这个活动。所有学生除了表演时穿的 t 恤可以留作纪念外,没有 任何报酬。 人口零增长组织传播部的几位女士向记者介绍说,成立于 1968 年 的该组织是个全国性的非盈利民间组织,它的宗旨是呼吁人们行动
  起来采取措施降低世界人口增长率,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地球环 境。在 1999 年世界 60 亿人口日到来之际,该组织还将组织控制人口的宣 传活动。 ③第三,新闻必须及时。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比 较明确简洁地概括 了新闻的特点,它强调事实、新鲜、时效这三个 构成新闻最基本的因素,既有利于分清新闻 同文艺、哲学、历史等 意识形式的区别,也有利于指导新闻工作实践,因而是比较科学的。 (三)新闻的特征 1、 陈述事实(事实性):新闻传播的信息主体是客观事实。新闻 真实与文学真实区别、与哲学真实区别。 新闻与客观事实的关系: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 反映。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有事实才有新闻,没有 事实,就没有新闻。 客观事实是新闻的基础,但客观事实本身并不会直接转化为新闻, 人的发现是客观事实转化为新闻的关键。 事实与新闻的关系之间有四种不同的组合:真事实真新闻;真事实 假新闻;假事实线、具有新意(新奇性):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新鲜事实。新闻与历史 的联系与区别。 3、报道及时(及时性):具有新意是新闻的静止态,报道及时是新 闻的运动态。 4、公开传播(传播性):新闻与情报的区别。新闻的公开性、传播 性、消费性
  新闻学概论笔记(高教、人民出版社) 本书实际上就是围绕绪论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是马 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所述的 10 大方面进行讲解,所以这 10 大方面即为本书重点(背此笔记即可,看过一遍书后,不用再看课 本) 第一章 新闻本源 第一节 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实践中,为 适应人们的信息需求而产生的。
  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基本条件:1.社会对信息的客观需求;2.生产力 发展水平能够为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手段。 两种不同的起源观: 1.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信息需求,新闻传播的内容来自人类在生 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种种事实。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 践队新闻的产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2.资本主义新闻学把新闻起源这一社会现象归结为生理、心理现象, 认为新闻是为了本能的需要而产生的。 第二节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一、新闻内容以事实为依据 1.事实对新闻具有决定性作用,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 2.新闻只能根据事实描述事实,不能根据希望描述事实。 3.承认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不会随 着人们的意愿而改变。 4.新闻所含有的各种性质(性,趣味性),也是被事实所决定 的。新闻对事实有着绝对的依赖性。 二、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 事实是反映的对象,新闻是反映的产物。也就是说,新闻是一种源 于客观事实, 依附客观事实,为客观事实所决定、所派生的,同时又是经过选择、 提炼、加工后的精神产品。 报道者对事实的选择是必然的,因为 1.首先是由事实的无限性和报道的有限性所决定的。 2.每家媒体都有自己特殊的定位、选择新闻的标准和感兴趣的重点 领域。 3.对事实进行选择绝不意味着可以歪曲事实、背离事实、随心所欲 地改变事实。 第三节 新闻的定义 新闻的含义: 1.新近发生的新鲜事情、现象和奇闻轶事。 2.报纸。 3.新闻事业 (新闻单位、新闻机构) 4.新闻报道 (各类消息) 陆定一 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第四节 新闻的基本特征 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一、真实准确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最根本的属性和最基本的特征。 真实准确包括三层含义: ①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着的。 新闻报道一般要具备“5w”,即 when、where、why、who、what ②新闻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真实可信。 ③新闻不仅要求对具体事实的报道真实准确,而且在事实的整体和 相互联系上也应客观全面、符合实际,力求在整体上真实客观地展 现社会生活的面貌。 二、内容新鲜 新闻要新,是由新闻本身的功能和社会需要所决定的,是新闻的天 性。新闻之新,取决于事实之新, 内容新鲜,要求事实是新近发生和发现的,是指事物新的变动。此 外,新闻语言的时代性、现代感,对新闻内容的新鲜与否也有着直 接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旧事”有时也可能成为新闻。新闻就其 个体而言,是“易碎品”,易逝的。今日新闻,明日旧闻。 三、报道及时 报道及时,是新闻求新的必然要求,也是新闻必须具备的时间条件。 在一定条件下,时效决定成效。这一距离越短,时效性越强,新闻 价值相对越大,传播效果越好。 报道及时并不是唯快是求,不问情况盲目抢快。既要反对无原则地 抢先抢快, 也要防止任意扩大“慢闻”的范围,轻率武断地“压”新闻。不适当地 设置或扩大报道禁区,将使新闻媒体失去生机与活力,也有损其影 响力和公信力。 四、传播公开 公开传播是新闻固有的特性,也是新闻传播活动必须遵守的基本要 求。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必须不断提高公开度和透明度,充分尊 重公民的知情权,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越是开诚布公,越能取信 于民,获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越能在道义 上上占据有利地位,实现及时有效的引导。 第二章 新闻真实 第一节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一、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件
  是对客观事实的如实报道。真实是新闻赖以存在的根本条件,是新 闻的生命。 客观事实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不可改变的, 但对它的认识却是可以逐步深化的。 如果新闻媒体传播的新闻不能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中最新发生的变 动事实,那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是上情 下达、下情上达的重要渠道。新闻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人民能否 及时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和政府的政策精神,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 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新闻是否真实,最终还要接受人民群众和 实践的检验。 二、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新闻报道必须坚持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新闻报道应以事实为 基础,依据事实进行报道。报道一定要真实、忠实地报告事实,实 事求是地反映情况,讲实情,说实话,反对弄虚作假。 第二节 在新闻工作中坚持真实性原则 一、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 新闻报道的事实要真实,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构成新闻的“五个 w”要准确无误。 2. 3. 二、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 要求新闻媒体对重大事件的报道,应从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去揭示 事物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状态、特征和本质意义,不能歪曲社会生 活。 从总体上反映事实的含义是:不仅每一则新闻所反映的局部情况都 是真实的,而且它们的总和所反映的整体情况也是真实的。 从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的含义是:在真实、准确报道事实 的基础上,要透过事实以及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 其发展趋势,使整个新闻报道与事实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相符合, 与社会生活的本质相符合。 三、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 正 所谓全面,应做到: 1.对事实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的来龙去脉,对其中重要细节的描 述,要力求完整详尽,防止仅从局部或片段来说明事实。 2.对新闻报道之所以要提出全面的要求,是因为新闻要客观真实地 反映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又是纷繁复杂的、不断变化的。
  所谓客观,是相对主观而言的。 报道事实时,一般只作客观描述,如是呈现事实的原貌。用事实说 话。新闻报道应多以第三者的口吻,尽可能采用客观报道的形式, 运用准确的描述性符号系统(文字符号、声音符号、图像符号)去 报道事实。 所谓公正,是指新闻报道应秉持公平的、平等的态度。 当人民群众对所报道的事实以及对事实所作的评论出现意见分歧时, 应尊重他们表达意见的权利,保持公正的立场。 在报道重大突发事件,特别是时,要多方面听取意见,认 真审视大局,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 不同的新闻观对于如何把握和理解客观公正,评论上。 马克思主义 新闻观认为,必须站在最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基础上,并把是否符合 最大多数人民利益作为评价新闻报道是否客观公正的根本标准。 新闻报道必须全面、公正、客观,已成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普遍遵 循的一条原则,也是新闻传播内在规律的要求。三者之间互相联系。 四、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与倾向性的统一 新闻的客观性与事实的客观性不是同一概念。 新闻的倾向性是指新闻作为客观事实在新闻报道者头脑中的“反映的 产物”,虽然是第二性的,但其报道又必须是客观的。 客观性表现在: 2.性质、特征及发展规律相符合。 3.大多数情况下新闻报道使用的是客观手法,采用的是客观报道形 式。 新闻倾向性: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和媒体反映客观事实的立场、态度 在新闻中所表现的一种特性。 倾向性产生的原因: 1.新闻是经过新闻工作者头脑加工后“反映的产物”。实际上也反映 的是新闻工作者所属社会利益集团的立场和态度。 2.新闻媒体作为一定阶级、党派、社会集团的工具,总是要按 照它们的要求为其利益服务。 真实地反映实物的客观状态。 新闻倾向性受客观性制约,倾向性也必须以事实为基础。 第三节 新闻真实是媒体公信力的前提 一、人民群众的信任是新闻 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创造,为新闻媒体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最充分的 条件。 1.信息源泉 2.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手段 3.人民群众 是受众。 人民群众的信任始终是新闻媒体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 二、新闻真实是评价新闻媒体公信力的首要标准。 指的是新闻媒体通过提供以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 能够获得受众信赖的能力和程度。 表明,是媒体通过以新闻报道为 主的信息产品表现出来并获得受众信赖的一种能力。表现为人民群 众对新闻媒体的信赖程度。 评价新闻媒体公信力时,这种评价内容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 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要素是新闻真实性。若一家媒体不能提供 真实的信息,就谈不上什么公信力。 三、反对虚假新闻,提高新闻媒体公信力。 新闻真实既然是新闻媒体具有公信力的前提,那么维护新闻的真实 性,和反对虚假新闻必然是提高媒体公信力的重要措施和要求。 虚假新闻的产生,既有新闻媒体自身职业道德、思想作风、工作作 风等方面的问题,也有深刻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有些媒体置 真实性不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讲社会责任,不惜丧失诚信, 一味追求所谓“轰动效应”。损害媒体
☛ 1024社區区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电影2090 » 娱乐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