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推送至APP |
级别: 总版主
UID: 2
精华: 1
发帖: 12967
威望: 12978 点
铜币: 1126817 枚
贡献值: 0 点
注册时间: 2022-03-21
最后登录: 2024-02-18
0楼  发表于: 2023-12-21 17:33

《演员》:终于等到它属于大银幕的“明星”!

  所谓“德艺双馨”,“德”在前。纪录电影《演员》中有一段,是导演采访祝希娟前辈。祝希娟谈到自己那批人学表演的时候,接受的都是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论。而他们的第一节课,就是“演员的道德”。
  当时,她被导演选为的女主角之后,后续更是拿到了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的荣誉。要知道,在那个通信不发达的时代,百花奖都是靠着观众们一张张的寄信投票,选出自己心中的“最佳”。
  毕竟对于演员而言,被观众认可,也是成功的关键一部分。随后,她更是评选为“新中国人民演员”之一,这些接踵而来的荣誉,对于任何一位演员而言,这都绝佳的福气。更何况,当时的祝希娟才是初出茅庐的新人演员。但周边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因此就将她捧着,反而告诉她,“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演员王晓棠也曾在访谈节目《足迹》中,提到过演员的修养问题,“演员德艺双馨现在都要给奖,我觉得这是做演员最起码的要求,他应该要这样,因为你本身就是一个公众形象,如果你本身德和艺都不好的话,你的形象没有说服力。”
  在老一辈的演员眼里,“德”永远是那个前提。尤其是在新中国电影发展的初期,涌现出不少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当演员让自己在镜头里成为那些先烈时,也都从自己本身品德出发。
  纪录电影《演员》就如同一本教科书,老一辈的演员用自己的所作所为,去展现。影片导演潘奕霖和这些前辈,并没有刻意去表现,而是言语中,点到为止,毕竟“德”是基础,是本身就应该具备,且不需要过多赘述的地方。
  怎么样才是好演员?如今,越来越多电影上映前,在宣传的时候,去强化演员们的敬业,去突出演员的演技。可是回看过去,对于每一位演员而言,这都是应该的。
  为什么在那个时代,即便没有超前的电影技术,拍摄条件也没有那么完善,但依旧能拍出令人扣人心弦的电影作品?这些演员们又都能一个个在大银幕上,留下鲜活的角色呢?
  出演了的,就曾因为“不真实”被训斥。当时年轻的女孩都流行“刷睫毛”,于是她就让化妆师也处理一下。结果这种“画蛇添足”的做法,被导演当众指责,“农村姑娘哪有刷睫毛的?”
  在出演时,就以更真实的一面去贴近角色。虽然当时的技术无法直观的实现白毛女的头发,但她在化妆师的帮助下,以自己扎实的生活经历相融合,最终成就了这个角色。
  这是当时候电影人的专业态度。不仅仅是演员本身,是整个创作团队都力求完美,不讲究。当时在拍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时,起初因为拍摄条件不成熟,胶片不统一,加上没有电脑技术后期的辅助,最后呈现出的影像效果是割裂的。
  可以将就吗?或许可以。但创作团队并没有凑合创作,而是把整个片子全部推倒重拍,找来了重组的伊斯曼胶片,才完成了最后的成片效果。
  或许,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认真去研究电影背后的故事。电影创作是艰难的,更何况是在条件简陋的当时,纪录电影《演员》通过口述者的讲述,让我们回到那个时代,回到他们从艺的初衷。如今不少颁奖典礼上,获奖者都会提到,希望自己不忘初心。
  “初心”是什么?或许《演员》里的内容就已经说明了一切。这两个字简单,但又厚重,它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的是整个新中国的演艺发展进程,也值得每个当代演艺圈的人思考。
☛ 1024社區区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电影2090 » 娱乐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