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级别: 总版主
UID: 2
精华: 1
发帖: 13757
威望: 13768 点
铜币: 1205817 枚
贡献值: 0 点
注册时间: 2022-03-21
最后登录: 2024-04-01
0楼  发表于: 2024-04-01 00:38
 | 编辑

直击上视节|融媒体环境下谈电视剧评论生态之变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剧评论生态已经发生重大变化。面对新生态,学界、业界、媒体界的专家、学者对互联网环境下的电视剧评论新现象做出评述,分享各自的独到观点。
  圆桌论坛随后举行。《影视独舌》创办人、剧评人李星文作为主持人,向光明日报文艺部执行主任邓凯,爱奇艺数据研究院院长葛承志,上海戏剧学院影视学院院长、研究生部主任、教授、博导厉震林,《都挺好》编剧王三毛提出问题。来自学界、业界、媒体界的学者、专家对互联网环境下的电视剧评论新现象做出评述,分享各自的独到观点。
  在融媒体环境下,中国电视剧评论、中国影视评论乃至中国文艺评论,到底与传统媒体环境下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表现是什么?这些变化给我们的创作生产和评论带来了哪些有意的和值得思考的影响?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剧评论或者叫影视评论,面临最大的变化就是这种变化,影视评论已经不是评论,它是社会的场。怎样分析看待这种变化?我从三方面把问题进行梳理:
  第一方面,在融媒体环境下,影视评论的主体的多样性扩大了影视评论的内容方法,提升了影视评论的社会影响力。影视评论成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让影视作品在更大的范围内面临着文艺评判和评判的双重审视。我这样来评价现象,这里面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带来新挑战的一面。
  影视评论主体基本上也是影视戏剧文学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剧作家以及一些少量的其他门类的文艺评论专家。这样的影视评论主体有文化立场、理论素养和专业规范。这是传统媒体环境下的影视评论的主体构成。
  一点是扩大影视评论角度,人数壮大,突破原来理论视野和学术视角,引进更多学术评论观点,让影视评论具有更大社会影响。
  第二是突破了已有影视评论的文体,更加注重新颖独特,注重文体的流行与时尚,注重文词的幽默俏皮,注重个性化呈现。让影评,特别是电影电视剧的评论有了更强的阅读快感和更大的传播空间。
  第三个特点,扩大了影视评论队伍。一般观众过去很少看专业影评价,但是现在大众影评写的流行、时尚、阅读感强了之后,阅读影评也成为年轻人趋势化的阅读兴趣。这样也增加了大众对影视评论的关注度,这些都是融媒体环境下给影视评论带来的新的特点。
  还有影视评论内容的趣味化现象。传统媒体影视评论范围主要集中在作品主题、思想、价值、意义、审美等方面评判,集中在作品反应深度、人物形象典型性塑造程度、艺术表达创新能力等,这些是文艺评论影视评论的主要关注话题,主要的评论内容。而融媒体时代影视评论,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影视评论一种去思想化,去价值化。
  在融媒体时代,互联网时代,由于评论主体的多元,评论方法的多样,评论渠道的便捷,往往引发对作品不同关注角度和不同评论的兴奋点。
  鉴于上述这些思考,我提四点建议,算进一步加强电视剧评论,加强影视评论,乃至加强整个社会环境建设的四个角度。
  二、要保持影视评论的基本理论和学术品格。在这个基础上,在争取内容形式、方法、渠道上的创新发展。
  四、无论是专业评论者还是媒体人、新闻人、文化人、大众,都要有评论的操守,都要有责任和担当,你是在对一部作品发声,也是在对一种社会现象发声。
  李星文:融媒体的环境下影视评论打破传统媒体的评论格局,衍生出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这些全新的形式,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邓凯:我的感受是在互联网技术得到普及之前,影视评论基本上还是纸制媒体一家独家。可是互联网普及之后,一夜之间春风吹来之后,开满一树繁花。微博、微信、图片、动画各种形式出来了,大家很惊讶,原来影视评论还可以这个样子。生态一下子发生了很大改变,而且形式越来越多样,出现了多象度传播,传播的评论主体也是开放的。
  葛承志:弹幕对于互联网视频来讲意味着什么?对我们来讲,不仅仅是用户评论的舞台,是一个用户交互的产品,是一个能够提升用户观看时长作用的东西。弹幕只是一种形式,还有其他很多互动形式,包括社交媒体的评论。这些内容纷繁复杂,碎片化非常高。
  首先它是用户产品,刺激用户看视频、理解视频,刺激用户坚持把它看下去。其次这些碎片化内容需要用技术手段,具体讲就是自然语言识别手段,进行总结归纳,总结归纳出来的东西是具有高度文学评论价值的。
  厉震林:第一,融媒体拯救了电视剧评论,或者说救赎了电视剧评论。第二,融媒体产生以后,评论开始了化和艺术化。人人都是评论人,人人都可以说话。
  王三毛:文学一直是两条腿走路,一是创作,二是评论,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可见评论家对一个作家成长的重要性。在我心里,我们过去的优秀评论家都很高贵,是智者,他们有一双发现你作品缺陷的眼睛,同时他们也会敏锐地捕捉到作品的闪光点、突破点,有新的发现。
  融媒体时代,每个观众就可以是一个评论家,他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通过一个自媒体平台,淋漓尽致地展示自己的好恶,喜欢与不喜欢。怎样和融媒体相交集相适应?这可能是创作者面临的新重要的问题。
  李星文:喜欢做弹幕评论的用户,他们的用户画像大致是什么样的?网友最爱对哪些影视内容因为点评?他们感兴趣的评论方式是什么?
  葛承志:目前来讲在互联网上参与评论的人群和互联网上观看的人群已经开始接近了,相对而言他们更稍微年轻一些,或者稍微有知识层次一些。
  但是我们也进行深入分析,优秀电视剧、爆款剧、播放量不好剧,用户评论特征真的是挺明显的。比如说爆款剧共同特征,用户会迅速从一开始评论艺人转移到评论角色。优秀电视剧大概三集之内会转移到角色上,三集之后还在评论演员的,这依基本没戏了,流量肯定高不了。
  李星文:作为多年文艺评论工作者,自己关注哪些影视评论主体?自己的评论和网络评论是否发现碰撞和融合?
  厉震林:一个专业评论人应该是一个评估师或者是分析师。网络影评能不能称之为影评?学院派还是很质疑的,一句话短评,可能很深刻,而且很神秘,也不知道是谁,一般讲发表观点会比较随意,也比较情绪,把个人的东西转移到这上面来。
  网络评论是可以替代的,专业评论是不可以替代的。专业评论人多年来的理论修养和历史修养,要求其必须有大量的阅片量,还要有文字表达和表述。
  邓凯:弹幕表达非常情绪化而且一针见血,没有多说的,特别的情绪化,给人非常强的感染力。但是看多了以后还是形不成一种观点,毕竟太短了,简直是非理性逻辑。
  这时候再回头看看,传统媒体上的报纸杂志上的影评,对照来看,会觉得那种比较理性的学术性的分析也是很有意思的。至于说传统的影视评论和网络生态下的影视评论,其实是一种共生关系。表面上是在争夺一个话语权,实际上彼此都在借力。
  网络媒体很有活力,表现形式很活泼,很人格化。但是有时候有一些非理性,而且在学术沉淀这一块还有一些欠缺,同时可能容易被资本所操纵。而传统影视评论在表现形式上不够活泼,不够接地气,不够亲和,应该学习一下新媒体的传播理念和方式,甚至他的表现方式、话语体系在这一点上更应该创新,就是我们说的守正和创新。
  李星文:比较多网友通过弹幕、点赞、转发对看剧感受进行及时抒发,这种及时反馈是否能够对创作进行一些反哺?是否能对中国文艺评论体系、审美体系的建构有所帮助?
  王三毛:肯定会有反哺作用。有些观众是直接的评价,毫不隐讳。比如说演员不喜欢、道具不真实,都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创作者角度上,我们会吸取很多这样的同行,或者自己做评论的缺陷。
  厉震林:弹幕有它的合理性。别看它比较随意,冲动的人比较多,表达也不准确。但是是可以做一些提取科学分析的。电影、电视剧下一步要走的工业化,很重要的是可以复制。弹幕可以做很科学的分析,合则用之,不合则舍之。可以充分利用起来,为后面的续集片做参考。
  葛承志:把非结构化的,不论是否情绪化内容进行结构化之后,上升为用户情绪表达,上升为基准类别的标签。这种就和情节时间线对起来,和台词对起来,和演员表演对起来。这些东西对编剧对导演都有很帮助。
  我们已经用这样的内容帮助综艺节目了。综艺节目是边拍边播的,也就两到三期备播,后面还有。如果分析出某个时间点的好坏,至少对三期以后的那期还有改正的可能性。这就是数据的分析,对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之后,帮助编剧创作。
  邓凯:弹幕评论对于具体评论而言可能没有反哺作用,因为电视剧播出机制是必须要先拍然后再审再播,所以弹幕对具体作品而言意义不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1024社區区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电影2090 » 互动杂谈